close

    出身貧窮兼單親家庭的大馬社會愛心基金會主席丹斯里彭茂燊,從小得知單親家庭孩子的苦,也曾被老師當眾污辱,激發他在事業有起色后,行善助人。

 他說,幼時家庭貧窮,母親捱了不少苦頭,以養大家中3個小孩,他身為家中幼子,幸運獲得唸書的機會,但也只念至初中一。

 他指出,當時年幼的他,上學時不曉得訂制校服需要繳付費用,也隨著其他同學訂制校服,惟兩件校服需要支付6令吉,他母親根本拿不出來。

 “直到老師催收費用,我指沒錢時,老師即在同學面前指責和羞辱我,讓我顏面全失,非常難過,當時,另一名老師看在眼里,即協助我支付該筆費用,并要我勿轉告母親。”

 他說,最終還是將此事告訴母親,媽媽將他抱在懷裡,2人開始哭泣,深深感覺此事是很大的恥辱,也讓我知道該名代我付錢的老師是一名好人。

 “我出來社會工作后,試過不少工作,甚至到沙巴謀生,努力賺錢,1986年我的事業更上一層樓,決定加入慈善行業,協助單親家庭和患病的小孩。”

 他認為,無條件幫助單親家庭和患病小孩,是因為深信只要改善他們的家境,日后他們就有能力回饋社會。

 “我非常享受他人被協助后露出的開心笑容,同時,我也獲得大大的滿足感,這是我一直做慈善的動力。”

彭茂燊秉持母訓,做善事必須保持低調的態度,然而,有次在為一個兒童病患籌募款項時,卻遭人質疑他是否有捐助,讓他下定決心,做善事都需要宣傳。

 他指出,在行善初時,曾為病童籌款,讓他們順利治病等,唯當時也較低調。有次他同時為3名小病患籌款,只籌獲兩名孩子的費用,仍欠一些款項,便向一名拿督級人物募捐。

 “當時該名拿督卻質疑我不曾拿錢協助小孩,也有人指我沒有能力籌得有關數額,更不應該接手處理此事,但是,我仍不放棄,也不理會他人批評,甚至不惜與院方鬧得不愉快,也要他們繼續為孩子動手術。”

 他說,幾經辛苦還是籌到款項,成功救到第3個孩子,所以,他認為,做慈善不怕高調宣傳,要讓人知道自己做過的事,以免受到他人質疑沒付出。

74歲的彭茂燊說,他做善事永不言休,一直希望協助更多單親家庭和患病孩子,也希望更多后輩加入做善事行列。

 他指出,行善以來,得到不少滿足感,是最大的收穫。

 此外,他也說,在行善的過程中,也有過不少令他安慰的事,當中包括協助兩名孩子念醫學系,完成他們的學業,讓他們順利當上醫生,造福社會。

 “該兩名大學生那時面對金錢上困難,我每月給他們1500令吉,讓他們繼續上學念書直到大學畢業,目前他們在新加坡當醫生,這是令我最安慰的事之一。

 

 

万般阻碍   无退助人   不谈回报   心安快乐   真诚行善   天眼在视   以后善报  福泽子孙

 

P/S:真是世上罕有,往往我们做善事都难免想要求得到怎样的回报,但一旦得到的是不如意事,往往就是怨天忧人,说做好事没有好报此类之话,但我们此篇的主角,从来也没有怨言,真是让人敬佩呀!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千神目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