失業漢疑與妻子爭吵后,趁妻子外出散心時,在住家房內割脈自縊雙料自殺,6歲長女經過房看到父親吊死房內,飽受嚇壞,號啕大哭!
據悉,男死者失業4個月,由妻子工作養家,疑經濟問題經常發生口角,幾乎是三天一小吵,五天一大吵。
失業漢自殺后,年幼女兒驚見父親死狀,嚇得痛哭,並對著父親尸首大喊“爸爸快醒來!”。
接著女兒拿著小抱枕衝出屋外,哭喊著:“爸爸死了!”,驚動左右鄰居前往援助,揭發命案。
案件于昨午3時許,在新山世紀花園柏威拉路的某間單層排屋內發生。
男死者林興寶(33歲)與妻結婚7年,育有2名年幼女兒,長女6歲,幼女2歲,曾在新加坡擔任吊秤車司機。
案發時,男死者的兩名年幼女兒皆在家,長女經過房間時,驚見父親自縊,驚嚇得哭喊“爸爸快醒來!”。
不願透露名字的男鄰居(約60歲)透露,當時他正在廚房烹飪,聽到鄰居女兒大哭,並高喊“爸爸死了”,便與兒子衝去屋外查看,發現女童一直在住家車房大哭,一直重復喊著:“爸爸死了”。
“我與兒子深知不妙,便跑入屋內查看,發現女童父親在一間房內上吊。”
他隨即與兒子攜手將該男子解下,當時對方還有體溫,其兒子馬上對男子進行心肺復甦術急救,但為時已晚。
他透露,男死者是以粗麻繩上吊,手腕處也有被刀割傷的痕跡,案發房間地上留有一灘血跡。
6歲長女見自殺后的父親沒有反應,竟向前來援助的民眾說:“你們可以叫爸爸醒來嗎?”
據悉,長女發現父親自殺后,拿著小枕頭在屋外號啕大哭,不知所措,見有人上門時,哭稱父親在后房,希望眾人幫忙叫醒父親。
事后,也有鄰居也協助致電救傷車,由于醫護人員抵步后證實男子已氣絕,即把遺體轉由警方處理。”
男死者生前曾在新加坡工作,家庭美滿,但近期失業在家,豈料卻突然選擇雙料自殺。
據瞭解,男死者與妻女在案發單位住了1年多,為節省開銷,便把屋內其余房間分租給他人,而死者妻舅則住在對面單位。
男死者鄰居說,雖然死者長女才6歲,卻十分精靈,發現父親自殺后,馬上痛哭求助,女孩還直接致電給住在對面單位的舅舅,尋助于對方。
男死者家屬在新山中華公會綿裕亭設靈治喪,並于本周二火化,過后,骨灰會送往家鄉霹靂實兆遠安置。
男死者性格開朗,與親友有說有笑,也是名孝順兒,生前無自殺先兆,親友對他自殺感到驚愕。
死者哥哥在新山中央醫院太平間受訪時透露,事發前弟弟無異樣,與鄰居有說有笑,不像欲尋死之人。
他說,弟弟是孝順兒,為照顧在新年期間跌倒的父親,辭工返實兆遠照顧父親2個月,父親傷勢好轉后,才返回新山。
“據我所知,他已在新加坡找到相同工作,工作準證也已辦妥,相信這兩天就需上班,不知為何要自殺。”
他說,弟弟搬到新山十多年,一直相安無事,相信是一時想不開,才會自尋短見。
年幼孩子似乎不知父親永遠無法回家團聚,在父親靈堂上蹦蹦跳跳、互相追鬧,見者心酸。
死者與妻子生前育有2名年幼女兒,6歲大的女兒目睹父親在房內自縊一幕后,飽受驚嚇痛哭。
記者週日下午前往死者家屬設于新山中華公會綿裕亭的靈堂處,發現大女兒彷彿暫時淡忘前一天發生的慘劇,並與其他小孩在父親靈堂上追鬧;2歲的小女兒則一直緊隨母親身后,形影不離。
兒童行為心理專家張秋明博士說,雙眼目睹至親上吊自殺的兒童,日后將會進入一個恐懼的狀態,並且過度依賴關心他們的人,一旦再度被離棄,將會討厭人類。
他補充,一旦這些兒童日后再度面臨親人自殺,以及因為其他原因而離開他們的話,就會造成他們對人類感到討厭;同時也會開始對親人冷漠,甚至對于其他親人離開這世界,不再感到傷心,因為已經“習慣”了。
他強調,這些兒童需要特別照顧,他們會對關心他們的人士過度依賴,並會嚴厲要求這些人士不准離開他們,這意味著,不可造成這些兒童第2次的失望。
“這些兒童除了恐懼感加強外,也會失眠及失控,必須要特別照顧,並給予他們良好的心理建設。”
張秋明是今午針對6歲女童和9歲男童,分別目睹父親和母親上吊自殺,是否會造成心理障礙時,如是回應《中國報》。
此外,他說,若這些兒童送入孤兒院照顧的話,他們會為了讓心里感到舒服,而選擇同性的玩伴。
不過,他強調,這並非有關兒童是同性戀,只是因為同性別在任何方面,都是傾訴的好對象。
“日后結婚了,他們對伴侶也有相對的依賴,並會一直希望他們的伴侶不會再度離開他們。”
張秋明希望有關兒童的親人,加以關注這些兒童的成長過程,以便他們能繼續過著正常人的生活。
夫妻争吵 夫选死路 女儿惊见 永远悲痛 幼儿失父 惨绝人寰 大好家庭 永无快乐
P/S:如果大人遇到此事也会有很大的阴影,何况是小孩?不顾家庭的安乐,只顾自己的“解脱”,如此自私,将来要受的果报真的太惨了!